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大營盤學校的點心時間_2014年暑假_3

出發前,在台北被通知有烤箱的狀況下,我們安排了每天下午的點心時間和也許可以大家一起做食物,有簡單的麵包、印度餅、蓋模餅乾、烤楓糖漿燕麥胡桃碎、巧克力布朗尼、黃檸檬蛋糕.....,所有可能會用到的器具都帶了,各式麵粉、秤、溫度計、烤紙、烤模、打蛋器、量匙、巧克力、可可粉、黑糖、黃糖、杏仁、蔓越莓乾、酸櫻桃乾.....,好險,真的自己帶去才有可能,因為從山上的大營盤村到省城要一段時間,而且就算到了,也很難有想要的材料,不過,我們還是有賭一把,奶油是在四川成都的伊勢丹百貨超市買到的,而且是總統牌無鹽奶油。原本已經做好了應變的打算,萬一沒買到無鹽奶油,那我就會用當地的菜籽油替代了。

結果還是人算不如天算,材料完美的準備就緒,到頭來居然烤箱不能用,原因是學校電力不足,一個體面的烤箱只能用看的。



既然沒烤箱,一早,廚房阿姨就說要幫我炒熟杏仁,花了很多時間,炒熟之後,拌入了蜂蜜、辣椒粉、猶太鹽,成了微辣蜂蜜杏仁,這個放一天會更好,是第二天下午的點心。
中午吃完第一天在大營盤學校的營養午餐之後,我們就開始討論花椒了,這一路來可吃了不少花椒,而且我們都很喜歡花椒的麻香,應該將花椒的麻香放進剛才的杏仁裡,我們放的西方辣椒粉 cayenne pepper,大營盤的阿姨們應該覺得索然無味,不給力吧?



在大營盤上學的學生,每天有早餐、午餐、晚餐,第一天吃到這午餐,我們幾個台灣來的都說很好吃,迷上了花椒的麻香和白菜的鮮甜。

來的路程我們是先過境香港,一方面也趁此機會在進入蠻荒之前先補一頓澎湃的:我們8個人幾乎用健走的速度行走在地鐵站裡,因為訂了利苑酒家,眼看著就快超過訂位時間,在即時趕上的瞬間,很開心,在進成都之前,好好享受這細緻的港式茶點,這裡是連單純的腸粉皮和單純的蘿蔔糕都做得好,而最後的酥皮焗蛋達是將你送上天的好吃;

接著,又進了香港機場的貴賓休息室,雖說剛剛才吃完利苑酒家,我們還是說快快快,這可能是最後的享受了,香檳、白酒(搭配剛才利苑酒家打包的高湯牛肉球)、揚州炒飯、雲吞湯、蛋糕、pain au chocolat(搭配冰牛奶)、三明治、Haagen Daze草莓和巧克力口味...…;

隔天下午三點就要搭 6小時火車進到涼州彞族自治區,而搭火車前,在成都的午餐,竟然又是好吃的成都菜,金沙玉米、傷心涼粉、夫妻肺片、炒土豆絲、大魚、麻辣豆腐.....,迷人的花椒麻香,讓大家都很滿意,很幸運地喝到只有成都才有的特產,青島啤酒的原漿啤酒,還連米飯都好吃。回想不久前利苑酒家的港式點心,其實每一次吃港式點心,就想起“食不厭精”這四個字,非廣東人說起廣東菜,這四個字說得都有點酸葡萄的鄙夷了。現在吃這餐成都的川菜,還能強烈的感受到“天府之國”這個稱謂真是名不虛傳。用邏輯推理,應該是李冰父子兩千多年前治水讓這塊地方杜絕水患,兩千多年的太平日子從一桌菜的姿態看得出來。我們將剩菜全部打包裝盒,連兩盒白米飯也一起帶著上火車,一進火車站簡直就跟打仗一樣,上火車坐定後,馬上我們又說快快快,這些打包的飯菜可能是最後的享受了,明天就要進大營盤山上,事不宜遲,即刻攤開來吃。食慾之旺,只能用生物求生的本能來解釋了。

沒想到,吃了學校的餐之後,居然也很好吃,我們真的很幸運。



成都的四川菜。



火車上,正享受在成都餐廳打包的飯菜和火車上的餐盒。



開始準備下午的點心了,大茶壺煮了熱水,一整罐克寧奶粉一次就用完,正準備著溫牛奶。



第一天下午的點心:妙 家庭廚房的烤楓糖漿燕麥胡桃碎 + 溫牛奶。

在13個行李中,我們有 2罐克寧全脂奶粉,這真的是瘋了,不過,在這裡可以喝到很濃的奶粉味也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小時候常常拿湯匙挖一口奶粉放進嘴裡,奶粉鐵定加了不少糖,一嘴的甜蜜奶香,至今難忘。大營盤的小朋友有的很喜歡,有的卻喝不慣。



下午廚房阿姨們開始拌起肉餡。



準備包正宗的四川抄手了。



很多人一起包,邊動手邊聊天,真是打發時間的好主意。



不過,要包上1,600顆可就得加快動作了,十幾個人花了好幾小時製作,這可是只有暑假期間才有的好事。



不到30分鐘,吃光光。



很好吃的四川麻辣炒手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帶餐具的。



2號小孩在下麻辣花椒之前,先舀出白湯炒手,很會照顧自己的獨立小孩,不會讓自己餓到。 



第二天下午的點心:微辣蜂蜜整顆杏仁 + 溫巧克力牛奶。



小老師A. 頭上的花環也是大營盤學校的同學邊散步,摘下花之後,邊走邊做的,不到一分鐘花環就做好了,帶上花環,配上自然的卷髮,他,成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永遠保持著最優雅最安靜的狀態,唯一可以讓這位青少年主動移動的是巧克力牛奶,他說,這很像外面賣的耶。

巧克力牛奶是用 75%的黑巧克力+克寧奶粉+熱水+糖調製而成,微帶苦香味。



第三天下午彞族的小朋友都回家過新年了,當天是彞族的火把節,於是留在學校的人就一起搭公車到越西縣城吃火鍋,吃完火鍋已接近公車最後一班18:30,於是有人說要走路回山上的大營盤學校,20:30才會天黑,所以我們也就跟著走,以為是散步回去。



走著走著,就下起雨了,我們要走進前方的山裡,走了兩個半小時,途中經過田地、泥濘的地、沿溪水走、上坡路,很有深山的小孩為了上學每天花1-2小時走路的感受,要有風雨無阻堅定力的小孩,是不簡單的。



晚上點火把的時間到了,路上不論大人小孩都點起了火把,驅邪除蟲避百害。



彞族火把節。



第四天,一早決定在沒有烤箱的狀況下製作巧克力布朗尼,我們想著如何建造烤箱的溫度在一個空間裡,但是又不可以弄壞學校的大鍋子。



放炭火的爐子上,大鍋裡放少少的水,兩根筷子上放了大碗,碗上再放烤盤,蓋上蓋子,再蓋上鍋蓋,鍋蓋四周用濕毛巾蓋住,希望可以保住溫度,蛋糕不要太濕,經過一番折騰,廚房阿姨拿出一個小鍋,說是直接將麵糊放一點在鍋裡試看看,我們覺得這建議也許可行,因為想到朋友曾經說過,小時候她的媽媽都是用無水鍋烤蛋糕的。我很後悔之前沒有好好研究無水鍋。



我們覺得值得一試後,阿姨們馬上要在鍋裡上純正豬油,好險即時制止,於是,向她們借把刀切奶油塗在鍋內,只有菜刀一把行遍天下。



就這樣兩鍋同時試驗。



計時器絕對不需要了,一切憑經驗了,每個廚房阿姨也都很關注這個結果。


事實證明無水鍋比較接近烤箱,可以保留經典布朗尼薄薄的脆皮。在過程中,有位廚房阿姨直接想拿鍋鏟將蛋糕翻面烤,我跟她解釋絕對不可以破壞這層薄脆皮啊。



很難成功脫模,但是,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很開心了。



開動之前,請他們跟著一起念 BROWNIE,帶有捲舌音的 BROWNIE發音很是有趣。



第四天的下午點心:兩種烤法的布朗尼,一種乾的、一種濕的。



又是同一把菜刀,硬是要得。



大家都很滿意了。



後方碗裡的就是四川花椒,很正點。



第五天決定繼續將剩餘的材料做成巧克力布朗尼,就用無水鍋的方式吧,心想昨天做過,今天應該可以很快解決,結果並不如預期,放上爐火,吃個午餐,不到15分鐘就有人衝過來叫我,整個鍋底冒煙燒焦了,喔,是要在旁邊隨時看著爐火,跟著直覺調整火力大小,打開爐火最底下的兩個圓蓋子是大火;蓋著蓋子露出小洞是中火;全部蓋住是小火;這些條件還要搭配上爐火裡的火炭,是剛剛才放進爐火的火力還是已經放一陣子的火力了,是放了一層炭火而已還是放了堆疊兩層炭火很靠近鍋子的狀況,人最好別走太遠吧。



第五天的下午點心:早上做的糖漬黃檸檬片+巧克力布朗尼蛋糕。當還在想著怎麼分蛋糕時,第一次出場的糖漬黃檸檬片已經被吃光,等不及搭配巧克力了。周遊列國的 dht阿姨說,這是她吃過全世界最好吃的Brownie。



這一天的最後,竟然完美地從鍋子裡取出完好的蛋糕,這是兩天來自己漂亮的成績單。原本有烤箱的狀態只需要2-3小時就可以做完所有,因為現場條件,卻是花了兩個汗流浹背的白天,但是卻也學到不少應變的能力,讚。



隔天清晨6:30,我們帶著完美的巧克力布朗尼離開大營盤學校往四川省藏族自治區的康定出發,在康定的情歌大道上住一晚,這晚竟然又吃到非常好吃的麻辣火鍋,而且跟先前的又都不一樣,真的很幸運。準備第二天前往海拔4,000多公尺令人忐忑不安的亞拉雪山了。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大營盤學校_2014年暑假_2

在四川省大營盤學校的第一天,台灣的 5個小童各自用 PPT介紹自己的生活環境、吃的東西、市場、家裡、學校教室、台灣的海、整理行李的過程...,講解雖然不是頂完美,但小朋友不太修飾的真實,顯得頗誠懇。像是竟然將午餐吃將餃子放進辛辣麵變成辛辣麵湯餃之類偶一為之的食物也被放在 PPT裡。 



介紹台灣的海。估計這裡的小朋友應該大多沒見過大海,尤其是一望無際,藍藍的太平洋



台灣的城市風貌 101大樓。



台灣很多爸爸在家裡做菜。



畫畫課

彩色筆是朋友在成都交給我們帶上火車送來這裡的,在這五天的生活裡有三次的畫畫課。



先是每人寫好自己名字放進自己的彩色筆盒裡。



馬海五牛,是女孩的名字,很特別吧?還有吉木五來、莫洛小哈、吉木阿呷、的木果果、格期小妹、吉爾阿支、吉差阿衣木、羅小平、楊悅、楊霞、黃玉、王怡,剛開始看到這些完全沒法聯想長相的名字,真的是很期待和他們的見面。



在小朋友的畫裡最常出現的就是蘋果樹,台灣小朋友的畫大概很難出現蘋果樹。走出大營盤學校的大營盤村,散步的路上就可以看到自然放養的雞、鴨、鵝,蘋果樹、梨子樹、核桃樹(核桃長在樹上,而且是一種桃的核!)、南瓜、玉米、菸葉、馬鈴薯、花椒(麻辣鍋的麻,原來是來自這裡到處有種的植物)、稻米、豆類,基本上如果不求現代科技的生活,人是可以完全活在村子裡自給自足,不用出去的。



人物速寫_1 和 2。

還有小朋友面對面輪流互相畫對方的樣子,兩位台灣的小童畫起大營盤小學生,很抓得住他們的神情。



人物速寫_3。



2號小孩正在分享他的畫作。看得出是一棵柳樹

畫畫課的意思是大家都在畫畫,所以,台灣去的小童也在畫畫,也會一起分享畫畫的內容。



柳樹下的畫畫課,小朋友正向大家分享自己畫畫的內容_1。



柳樹下的畫畫課,小朋友正向大家分享自己畫畫的內容_2。



扯鈴課

朋友G 捐贈扯鈴14個,我們也就帶來了,第一堂課時,大家正在學習扯鈴線的長短和自己身高的比例。


就快要開始了。



小童們很認真地在教大贏盤的小朋友,有幾位運動神經特別厲害的小朋友很快就出現了。在這個暑假裡的活動,我們這幾個台灣來的是負責14位1-3年級小朋友的;也有從青島石油大學來的學生負責其他年紀較大的合唱團班,每天不斷的在校園裡唱著電影真善美的主題曲Do Re Mi;還有其他大學生負責帶籃球隊.....,這些彩色的扯鈴一出現在校園裡,馬上大家就在問那是什麼?


第二天就開始有人會拋鈴了。每天都有扯鈴練習課,還會教一些招式,什麼蜘蛛結網、螞蟻上樹....什麼的,整個場景像極了武俠電影裡少林寺的僧人在練武。沒料到台灣來的小老師真的是練過的



在第五天最後一天,張平宜小姐找了大家一起坐在餐廳裡看這些小朋友這幾天的成果表演,比較厲害的 3位就出場表演拋鈴,獲得全場的掌聲。



3位台灣的小童壓軸,一字排開表演互相拋鈴,挺精采,也許因為這樣就有了大營盤學校的扯鈴隊。



直笛課

這真是最難的一項。
直笛發下去之後,放進嘴裡發出各種聲音雖然說是很自然的反應,但是,聽久了也是會抓狂的。如何教完全不會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會一些,也是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很快地,小老師們發現沒辦法一次教 14個人,他們自己就想出 1個人帶 2-3人的小班制教學。



小老師 A.

這時候就是展現個人風格的時候,每個小童不同的個性,自然有不同的教學方式。耍酷,正是青少年面臨的尷尬時期,但是面對著眼前的小朋友,也只能放下假裝的冷酷真心相對,雖然如此,還是得堅持著優雅的肢體動作,可愛的青少年。





小老師 B.

很溫柔的大姊姊。
在第一堂課時,小老師們就發現有幾個音很難馬上吹得好,所以,小老師們決定了教大家吹聖誕鈴聲Jingle Bells,西西西、西西西、西蕊娑啦西的音符便開始在校園出現,對抗著真善美的主題曲Do Re Mi 的清唱歌聲。



小老師 C.

2號小孩當起扯鈴、直笛小老師的認真態度挺吸引人的,不過,到了第四天戶外直笛課時,就聽到大營盤的小朋友來向我們大人投訴,xx哥哥躺在地上,都沒有教我們。為了顧及小老師的面子,只能將他叫到旁邊曉以大義。



小老師 C. 畢竟也是個孩子,玩,比教人吹笛子容易多了。



小老師 D. 

這畫面並非刻意安排,頭上的花環是大營盤小朋友隨手摘下的花,馬上就可以編出花環或手環,很漂亮。


小老師 E.

很有教學方法的大姊姊。其他小老師漸漸將幾個比較可以的小朋友,放到這一組,期望著大家可以有相同拍子的聖誕鈴聲。



最後一天的成果表演裡,小朋友們吹了4小節的聖誕鈴聲,雖然大家節拍不怎麼同步,但絕對刮目相看,不可同日而語。



遊戲跳繩課

很有趣的跳繩課。



幾次之後,也開始有別的大人或是學校的大孩子一起加入,是個很容易交朋友的遊戲。



小跳繩_1.



小跳繩_2.



這是日記時間,5位小童被規定每天都要有日記,所以,小老師們每天 5:30吃完晚餐下班之後天還亮著的時間,不是外出散步就是在宿舍裡寫日記,大家一起寫的時候還要問前天吃完飯之後做什麼?那天搭火車的時候吃什麼?....之類的,反正,日記很難是當天的紀錄,總是要先從幾天前的開始補起。

2號小童說,"教會別人"這件事不是很容易,而且原本以為大營盤的小朋友可能不會很快樂,可是去了之後發現他們也都很快樂啊,這是和他想像中最不一樣的事。

出發去四川_2014年的暑假_1

小童們的 dht阿姨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會有一個很酷的阿姨,而她,就是我們這群小童很酷的阿姨。2014年的暑假,她又出了一個題目,要小童們到四川省涼山彞族自治州越西縣大營盤村的大營盤學校和當地14位1-3年級的小學生一起生活 5天,然後再去四川省藏族自治區的亞拉雪山登山。

幾年前 dht阿姨遇到過中華希望之翼的張平宜女士,便萌生了要帶這幾個小童們去四川的想法,並徵求 5位小童們裡的兩位家長一起去。後來,我是其中一位家長。

5位小童們要對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提出文字的自我介紹、各自的專長,並呈交安排好 5天的課程,經由協會再三考慮才獲准以這麼小的年紀(10-15歲)進大營盤學校和當地的小朋友們一起生活5天。協會的用心,可想而知,畢竟兩邊都是學習成長中的小孩,這樣的相處互動,可以是非常珍貴的人生體驗,但若操作不當,也可以產生無可彌補的反效果。台灣小朋友自己安排出來的課程內容有:用ppt 介紹台灣、介紹自己-像是自家附近的市場和一日三餐、學校生活.....,畫畫課、扯鈴教學課、直笛教學課、音樂欣賞課、每天下午三點的點心時間、跳繩課、遊戲課。

而我自己在出發前兩天才開始去了解到底什麼是大營盤學校,簡單的說就是張平宜女士努力希望將被安置在涼山的痲瘋村第三代可以有張身分證、可以安穩地讀書識字、可以出社會和其他人一樣有份工作。

出發前,各自認捐自己要準備的東西,扯鈴14組、10公尺大跳繩和小跳繩、直笛14支、粉蠟筆、彩色筆14盒、紙、各式烘焙器具,烤盤、秤、麵粉、巧克力、糖、打蛋器、抹布、工作手套、可可粉、奶粉.......,除了這些,我們各自還要帶上睡袋、睡墊、登山鞋...登山健行裝備,共13個行李。從桃園到香港,香港到四川成都停留一晚,再從成都到四川省涼州彞族自治區的普雄,兩天時間。



成都往普雄 6小時的軟鋪火車,13個行李直接集中在一個軟舖上,8個人則擠在隔壁房間裡的4張上下舖。上火車之前緊張刺激,火車站人山人海,小童們都是第一次經歷這種旅程,一上火車興奮莫名,但不多久,在車輪聲規律的節奏聲中,也開始無聊了。即便窗外風景壯麗,但持續壯麗不變,也讓人撐不住。於是開始想方設法打發時間。



吃無印良品的雞汁方便麵也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想到二十幾年前,曾經從新疆的烏魯木齊搭火車到西安,3天2夜,大家打發時間的方式是買幾袋帶殼的核桃到車上剝著吃,用一把新疆買的英吉沙小刀慢慢剝,目標是核仁完全沒有破損。



吃零食、發呆、睡覺、聊天、聽音樂、學英文的.......



還有學蜘蛛人,直到有人抓狂為止。



賣盒飯的推車來了,算是個振奮人心的插曲。



靠著窗邊放著熱水保溫壺和花瓶上插著的一朵紅花,讓人想到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的東歐火車裡的場景,復古又老派。



火車沿著岷江最大的支流大渡河開往普雄,大家紛紛將中午在成都餐館裡打包盒內的食物一一清空,心裡想著這應該是最後美好食物的享受,就快要進入未知的大營盤學校了。



火車軟舖車廂。


在快達忍受極限時,火車提前15分鐘到達普雄,大家按照演練的方式拿下過多的行李。



黑夜裡,在彞族的火車站外,8個人緊緊地守著13個行李,小巷弄裡充滿著各種味道,酒味、肉味、久沒清洗的棉布味、體味、頭髮味、濕黏地板的怪味,經過一番戰鬥,總算上了兩輛來接我們的麵包車。這景象完全就是艾略特的詩“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所描繪的一樣: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When the evening is spread out against the sky
Like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Let us go, through certain half-deserted streets,
The muttering retreats
Of restless nights in one-right cheap hotels
And sawdust restaurants with oyster-shells:
Streets that follow like a tedious argument
Of insidious intent
To lead you to an overwhelming question…
Oh, do not ask, "What is it?"
Let us go and make our visit.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y T. S. ELIOT
我們走吧,你和我,
當夜幕鋪陳天際 
像手術台上麻醉的病人;

我們走吧,穿過幾條半廢的街,
走過喋喋不休的低級賓館,
到滿地鋸屑和蜆殼的食肆,
街道相連如同一場不懷好意的爭辯,
要領你到那個終極的問題.....
就別問“那是什麼?”吧,
我們就走,一探究竟。
                                         節自  艾略特:"J. Alfred Prufrock 的情歌"
                                               



接下來是一個多小時一路的顛簸,讓我想到電視上老外到中國的旅遊節目裡,在沒有燈的夜晚,氣不是很足的輪胎飛快地奔馳在塵沙飛揚的石頭路上,主持人一邊說話一邊很緊張的觀察路況的畫面,沒想到,自己便身在這樣的畫面裡,很少有平的路,方向盤不到一秒就要轉動一些,否則輪胎就有可能卡進窟窿縫裡或是打滑在泥濘的濕土裡,像是開遊戲機裡的賽車,我們的司機玩 game一定是嚇嚇叫。

黑夜中無止盡的顛簸終於到了盡頭:大營盤學校。一片漆黑中,這五個字僅是個抽象的概念,是這一路塵與土,雲和月所設定的一個"圖釘"。艾略特描述的種種忐忑與未知,依然存在,即便此時已達目的地。另一部車的小童們說,剛剛他們的車再差一點點就直接翻車掉下懸崖,xx的頭已經被甩出車窗外,低頭一看就是懸崖。



第二天一早,終於看到大營盤學校的面貌,漢字上方超酷的圖案,說是彝族文字。總之,花了兩天的時間,大家總算一路平安地從台北、香港、成都、普雄到了天涯海角的大營盤學校了。



終於,也和 14位大營盤學校的小朋友初次見面,他們才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接著互相介紹自己,愉快地度過了一個上午。謝天謝地,大家臉上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