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新加坡管窺

新加坡牛車水的房子會漆上很多種顏色, 紫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紅色..., 不管什麼顏色, 搭配起來都很有味道.

朋友要到新加坡邊工作邊旅行, 邀我一同前往, 朋友用里程數換了一張免費機票, 帶著我到新加坡長見識, 她說, 絕不是妳想像中的新加坡.



東亞的咖啡豆是炒過奶油的, 透明玻璃的矮杯裡先加進煉乳, 再倒進黑咖啡.

在牛車水附近走進一家賣家具的店, 朋友和老闆隨意聊聊, 老闆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 非常熱情地指著對面的東亞說: 那是新加坡最好喝的咖啡呀! 我每天喝, 一天要喝兩杯.

要是向新加坡人提到這是越南式的咖啡嗎? 新加坡人會停一下, 然後, 堅決表示"絕對不是", 這是新加坡自創的咖啡.



東亞咖啡和奶茶的工作檯.

來新加坡之前, 朋友已經訂好餐廳 Restaurant André, 這是 2010年被世界排名 39 的餐廳, 年輕的主廚是台灣人, 在法國學習與工作了十多年, 過完 30 歲生日當天就決定應該是自立門戶的時候了, 他選擇了新加坡成為落腳處.

主廚高大的身材, 氣質非凡, 不僅製作食物, 還設計餐廳內的空間, 擺設, 連餐廳的椅子也是自己畫圖設計, 也有和法國藝術家一起做起喝茶的杯子和其他白色瓷器的作品, 他喜歡的事情真的很多, 當他代表新加坡到西班牙參加餐飲界盛會時, 餐廳就停止營業, 他堅持他在家才開門!

吃的是 André 設計用食物來表達的 8 種途徑: pure, salt, artisan, south, texture, memory and terroir. 邊吃邊體會主廚想表達的意境了.

Restaurant André: http://restaurantandre.com/

和朋友的新加坡友人相約在 2am: dessert bar, 對! 營業時間從晚餐時間到清晨 2:00. 甜點主廚Janice 帶著專注與清澈的神情, 在半夜時分依然神采奕奕, 在她的世界裡彷彿只有甜點, 味道+質感的搭配 和 新科技. 這也是一件幸運的事, 在 20幾歲時, 就確定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而且一定要在世界餐飲界佔有一席之地, 替新加坡增光的篤定, 我欣賞這樣的堅毅眼神! 聽說 Janice 隔天早上要參加 cnn 的專訪呢!

在這裡吃的是分子廚藝的甜點 和 一杯酒的搭配. 在樓下附近的小店吃完一碗好吃的 laksa noodle, 再上樓吃這些精緻的甜點, 喝杯酒, 這樣的混搭也是人生一大享樂!

2am: dessert bar: http://www.2amdessertblog.com/

連著兩天的分子廚藝, 和 2位主廚的積極努力的認真態度, 讓自己一直感到很困惑, 好像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很輕鬆過日. 嗯! 但, 想想並不是這樣, 我們也是很積極很努力很認真, 只不過每個人所選擇的道路方向不同而已, 無論選的是什麼, 最終都得要依靠謙虛的態度, 開放的心胸, 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厚實的底子才能讓人感到踏實!



小印度的蔬果攤.

在小印度狹小的街道裡, 混雜著各種香料的味道, 每家餐廳或小吃店似乎都有主打香料, 每走幾步路就換一個味道, 而且味道是有交界的, 往前踏一步是一個味, 倒退一步真的就是另外一種香料的味道, 非常有趣! 在這裡可以買到很多種印度香料, 也會有番紅花, 還有一些日常用品印度人愛用的檀香香皂, 宗教專用的各種器具用品, 時而傳來寶萊塢的印度音樂, 很有趣!



阿拉伯的飲料店. 圖由前至後: 濃香的熱奶茶, 濃烈的冰紅茶 和 濃香的冰奶茶.

在新加坡, 無論是新加坡式, 港式, 泰式, 印度式 或 阿拉伯式的奶茶, 通通都好喝, 都香濃!



阿拉伯的餐飲店.

午餐時間, 漸漸出現很多頭戴小帽的回教人來吃午餐.



阿拉伯街附近的清真寺.

路上一堆一堆的阿拉伯學校的中學生和小學生走著, 餐飲店前坐著抽水煙的帶小帽男人, 一排賣布料的店, 還有商店賣著女人頭上披的頭巾, 經過清真寺時還會聽到阿拉伯文的祈禱文, 時而傳來阿拉伯的音樂, 真讓人錯亂身在何處! 我完全喜歡上這種錯亂! 而且這樣多國的文化也可以在新加坡的書店 page one 感受到, 在 page one 裡的音樂, 一進門聽的是印度音樂, 然後是法文歌, 再來是英文歌, 又跳到阿拉伯音樂......, 走在阿姆斯特丹, 有很強烈地感受到"自由", 而在新加坡則是強烈感受到國際化 與 傳統文化同時並存著.

牛車水的中國風, 小韓國, 小印度, 阿拉伯, 英國殖民風, 國際化的 shopping mall..., 每一區都很有特色! 對我來說, 新加坡並不是一個只有小吃攤的地方, 這彈丸之地所散發出來的積極生命力, 超乎想像, 而且好多大樹, 還有很多澳洲來的店, 例如: jones.



Raffles hotel 的 long bar, 據說第一杯雞尾酒新加坡司令, 就在這裡誕生.

古老西式建築裡的這間 long bar, 還維持著古老的樣子, 先來一槽木盒裝的花生再點雞尾酒, 進門走到座位前, 鞋底還會踩到喀拉喀拉響的花生殼, 忍不住會微笑一下, 不過, 當然下次來絕不會再點新加坡司令, 非常地不用心的雞尾酒, 要維持原本的樣貌, 並不表示一定要維持古老釀酒品質的拙劣! 她的雞尾酒, 應該是唯一沒有跟上新加坡進步腳步的食物.



marina bay sands, 是新加坡最近最熱門話題的地方, 我們住在這裡喔!

在這裡有個賭場, 還有來自世界各地 8 個大廚在這裡開設餐廳, 能和 Mario Batali (書: 煉獄廚房實習日記裡的作者就是在 mario batali 的餐廳實習的, 有多家餐廳, 很多著作, 偶爾出現在生活旅遊頻道和安東尼波登在紐約!)和 Daniel Boulud (我很喜歡他眾多餐廳的其中一家 DBGB Kitchen & bar: http://www.danielnyc.com/dbgb.html#dbgb_private) 這麼靠近, 令人感到非常開心! 既然這麼靠近, 而且就在同一個建築物裡, 為什麼沒進去吃呢? 因為新加坡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我們每天都很忙, 忙到連 gap 和 uniqlo 都沒有走進去看一眼, 停留 6天, 出發前, 還有人對我的朋友說新加坡能去 6 天, 真有你的! 對我們來說, 時間就是不夠分配!



forty hands café 裡的好喝咖啡 和 木頭做的號碼牌 2號 和 非常好吃的豆沙包.

這咖啡店除了西式蛋糕之外, 有一個招牌的豆沙包, 是不小心點到的, 因為第一天清晨 4:30就準備搭飛機, 根本來不及睡覺, 第二天晚上也很晚睡, 連著兩天睡眠不足, 點甜點的時候已有點不帶勁了! 只因為抬頭看到海報, 我想這應該是主打商品吧? 沒留心英文拼音, 以為是糖霜覆蓋著蛋糕之類的甜點, 沒想到, 老天對我很好, 讓我意外點了這軟嫩的豆沙包, 非. 常. 好. 吃!



貼在 forty hands café 牆上的豆沙包報.

星期二的下午, 這裡充滿的人, 很熱絡的咖啡店, 非常有"人"的感覺, 做咖啡的是一位親切的金髮外國人, 他是老闆之一. 我喜歡這樣自在的咖啡館!



forty hands café 客人已經滿到坐在屋廊下了.




books actually, 就在 forty hands café 的對街.

這家書店有舊雜貨, 老書, 少見的雜誌, 好看的書, 還會自己手工製作卡片和筆記本, 可以逛很久! 再到對街喝杯咖啡!




牛車水裡有一家咖啡店叫 kki(ケーキ)café, 咖啡也很好喝, 更重要的是親切的年輕夫婦, 替這家店增色不少.

朋友上次到新加坡時, 走到這家咖啡店, 她很喜歡這裡. 住在福岡的日本朋友也推薦這裡. 這個空間除了咖啡店之外, 偶爾在這裡也會有展覽, 另外, 還有一家選貨店, 也是一對年輕夫婦在經營, 選的書或雜誌都很好看, 選的小雜貨都非常有趣, 令人把玩再三.

很高興在這個世界上, 還是有和我們努力做著相同事情的人, 很開心!


真宗 true blue, 細緻的娘惹菜餐廳, 在這裡我真的吃到生活旅遊頻道的古怪食物主持人在馬來西亞吃到的"黑果 keluak nuts", (黑果圖片可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vannessahsu/article?mid=34529) 黑果在出售之前必須經過日曬 2-3天, 還沒烹煮之前含有氯化青的劇毒不可食用, 經過長時間的烹煮後就會變軟, 將黑豆對開, 用小湯匙挖出裡面黑黑有點像鴉片泥的部分, 拌入白米飯裡一起吃, 是很特別的味道, 我超開心竟然可以吃到黑果. 另外, 也吃到香蕉花.

馬來人和華人通婚後生下來的小孩, 男孩叫"巴巴", 女孩叫"娘惹", 所以, 娘惹菜是馬來菜與中菜的文化混合, 馬來菜的香料使用非常複雜, 多變化. 在真宗的晚餐, 是這幾天在新加坡我最喜歡的一餐, 每一種醬料都很有深度, 我很欣賞.


ps. café 是賣西式食物的餐廳, 在新加坡有很多家店, 每個新加坡人都會有自己特愛的一家店, 我們去過兩家, 我很喜歡 28B Harding Road 的店, 在店裡陳設一整排的室溫蛋糕, 當中有一款叫 3G cake, 3G 指的是 green apple, green lime 和 ginger薑, 是在新加坡吃到最好吃的蛋糕.

說到 harding road, 是一區由大洋房和草坪組合成的區, 很像文化大學的美軍眷村的增大版,
有老教堂變成 wihte rabbit 是一家餐廳, 光是彩色玻璃和挑高的室內, 古典的大門, 應該就可以每個周末被婚宴包場永不停止了;
還有 jones 澳洲來的店, 一整面牆的 cook book, 有餐廳咖啡和各種和廚房有關的雜貨;
有 house, 可以吃超薄皮的烤無花果比薩, truffle fries, 有松露風味的炸薯條, 在新加坡很流行, 好幾家餐廳都提供這一味.

這裡白天和晚上簡直是兩個世界, 所以, 我們來了2次.




Maxwell Food Center, 男女老幼, 老中, 老外, 連安東尼波登都要來這裡排隊, 一天吃一攤的話, 可能連續吃兩個月都不會重複, 很多東西吃啊! 裡面有很多傳統中國味, 外面卻有一個非常英國的名字: Maxwell.

Maxwell Food Center 裡面的"天天海南雞飯"是安東尼波登也有來過的, 大排長龍, 我喜歡喝市場裡的甘蔗檸檬汁 和 新加坡式的濃香熱奶茶......

還有很多地方沒寫到呀! 唉! 新加坡好大呀! 走不完也吃不完, 忙到忘記在回教區找一下 sumac 的香料, 在印度區找一下專門刨椰絲器具, 就是將器具放進已剖開的帶殼椰子裡, 動動器具, 新鮮椰絲就會出現了.

我總是會用每次旅行的機會, 開闊味覺的經驗, 這次在新加坡, 除了終於吃到黑豆拌米飯 和 香蕉花之外, 還試了用巴西特有的酒 cachaça 所調製的雞尾酒 caipirinha, 以前上班時, 只要遇到客戶要求製作巴西口味的菜色時, 總是會遇到買不到 cachaça, 只好用 rum 代替的窘境, 所以, 在餐單上看到 cachaça, 當然是非試不可, 終於知道它的味道了;

也試了薑和羅勒和黃檸檬搭配的飲料;
試了香茅和羅勒籽的飲料 lemongrass & basil seed;
試了黑咖啡 配 豆沙包的感覺;

試了印度的豆湯 dal 配 印度餅 (忘記寫法);
試了松露風味的炸薯條 truffle fries;
真正靜下來吃頓細緻又味道複雜的娘惹菜;

再一次吃到不同想法的分子廚藝;
試了用白胡椒一起燉煮的清湯肉骨茶(不是泡麵肉骨茶雞麵那種偏向藥材的肉骨茶!);

知道安東尼波登在新加坡吃的胡椒螃蟹是甚麼味道;
還有回程的機位, 朋友用刷卡點數將經濟艙升為商務艙, 打開酒單, 點了不甜的雪莉酒 fino sherry來搭配清爽蝦沙拉, 也有了新體驗, 很搭配呀!......

很感謝朋友總是給我的人生帶來許多金錢也買不到體驗, 也謝謝朋友在這次的工作旅行中分享給我很多寶貴經驗和想法, 我非常珍惜這些經歷!



培記釀豆腐: 小吃街裡的華人正忙著製作釀豆腐.

從前從前, 親戚參加旅行團去新加坡回來說, 新加坡很乾淨. 1996年左右飛彈危機那陣子我們的李登輝總統說人家像鼻屎那麼大, 後來身邊的朋友們去過常說新加坡很無趣, 這種種評語像瞎子摸象, 或甚至連摸都不去摸就妄下斷語, 在我看來任何一個地方都值得用尊敬與開放的心去體驗, 新加坡尤其是個精彩的文化大熔爐, 即使新加坡的西化程度在某些層面的確有令人詬病, 但我們卻也在此地看到很多比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更中國的一面, 只因移民南洋的中華子弟因為離鄉背井, 反而更努力保存家鄉的一些面貌.



牛車水的宗親會館.

比如在牛車水看到一兩百年歷史的宗親會館, 百年前幫客死他鄉的移民子弟辦理喪葬事宜, 落葉歸根, 今天依然如故;
比如在 Maxwell food center 吃到的中國口味, 釀豆腐, 燒臘... 很多在港台都不一定吃的到, 可是在裡面說的多半是英文. 這一個小小的城市, 有最新, 有最傳統, 有複雜, 有矛盾, 但絕對不只是乾淨整齊而已.

沒有留言: